澳娃成长有秘笈:为什么澳洲人一个人就能带孩子,中国要一家子?
来了澳洲很久,内心有这样一个问题困扰了我很久:
“为什么中国人是一个团队带一个孩子,
澳洲人是一个人带一个团的孩子?
中国人的宝宝1岁半以前,外公、外婆、保姆、妈妈四个人全职在家带,我下班回家也要帮忙带。
全家一天到晚都很忙。而且周围的亲戚朋友,家里都是这个模式。
为什么我们带孩子效率会这么低?”
我在澳洲的经历告诉了我答案:
大学刚毕业还未租到合适的房子时曾借宿在澳洲老板家的房子住了一段时间,澳洲老板娘当时独自带5个月大的宝宝,近距离见识了澳式带娃法。
这段宝贵的经历对现如今独自带娃的我帮助极大,我现在带孩子的方式和用的产品大都是从我老板娘那里学来的。后来我在悉尼工作生活两年,也不同程度地接触了数位澳洲资深或新手妈妈,一般是自己带两个到三个孩子。
我结合我的所见和自己的经验总结如下:
澳洲妈妈带孩子
会用各种细致高效的产品解放自己
1. 婴儿专用餐椅
买餐椅之前,我家老人是一个人抱着孩子另一个人喂,赶上孩子不乐意吃,还得再搭上一个人逗,中间孩子抢碗还会撒的一身都是,又要换衣服洗衣服!
用了餐椅以后,很快养成习惯,宝宝一上餐椅就知道要吃饭,而且餐椅安全地限制宝宝的活动空间,让她乖乖吃饭。
2. 安全围栏 + 地垫 + 孩子真正感兴趣且安全的玩具
自己带孩子时不免要收拾房间等等,需要离开时就把宝宝放在安全围栏里,宝宝如果不是一直被一大群人围着带着成长过来的,一般不会超级黏人。
3. 缓解宝宝长牙疼痛膏 + 牙胶 + 磨牙棒
长牙期的宝宝白天晚上都特别难带,格外缠人容易哭闹,一个人带随时要崩溃,用这个产品,让长牙期的宝宝晚上能睡得安稳些。
4. 婴儿背带 + 婴儿车
自己带孩子出行就靠这两个好产品。国内城市规划还有公共设施确实不太照顾独自带孩子出行的妈妈,我在澳洲的家附近步行半小时范围内有医院超市商业中心和幼儿园,所以我独自带孩子出去还没太受限制。
澳洲妈妈会早早地
给宝宝形成每天规律,
科学有原则地带娃
我老板娘每天给宝宝喂奶喂饭都非常有规律,尤其是睡前有一套非常固定的模式,每天晚上7点给宝宝冲个澡换睡衣睡袋,7点半喂奶,喂完奶大家跟宝宝说晚安,妈妈抱宝宝去他的房间,在他床边轻声哼几句歌谣,宝宝在自己的房间自己的小床上自行入睡(当时才5个月)!
有良好生活规律的娃特别好带,仅仅是不需要哄睡,而且一觉到天亮这一条就减轻太多妈妈的负担。
反观我家娃,从月子里老人带孩子比较多,每次孩子一哭老人就塞给我喂母乳,其实现在我想想好多次她不是想要吃奶,有时是要睡有时是热了不舒服有时只是害怕,结果我们统统喂母乳,一方面没有形成喂食规律,另一方面没有好好理解孩子需求而且养成奶睡习惯。
现在我就在纠正娃的睡眠习惯,同时注意形成每天的生活规律,娃已经露出天使宝宝迹象,我一个人带她so easy!
讲到有原则,举两个例子:
我认识的所有澳洲父母晚上到了睡觉的点,宝宝还不肯睡,依然会把宝宝放到他们自己的小床和房间里关灯,即使宝宝哭闹也不行,这么一两次下来,宝宝就乖乖到点就睡觉了。
到了饭点,宝宝不好好吃饭,妈妈不会追在屁股后面喂饭,要么这顿饭隔过去,要么想起吃饭来只有凉掉的饭,让宝宝从小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澳洲的妈妈独立
+爸爸主动帮忙
+社会大环境
我们这一代新手父母大多是独生子女,受父母保护干涉较多,加上整个社会的共识就是应该老人或保姆带孩子,所以年轻父母半推半就地就把带孩子的责任推给了自己的父母。
澳洲人结婚后父母绝对不会搬来和子女常住,更别说长期帮着带孩子,年轻父母主动加被动地就会承担起独自带孩子的责任。
澳洲女人本来就比较能独当一面,我要特别提及的是,在澳洲年轻爸爸会主动帮助妈妈做很多照顾孩子的工作,比如给孩子喂奶瓶,出门都是爸爸背孩子。在国内多数是爷爷奶奶帮忙带孩子,新爸爸在自己父母面前尤其不能意识到自己当父亲的责任,相应的如果是外公外婆在,新妈妈也会格外依赖自己的父母。
孩子照顾孩子
这点和中国我们上一代有点像,我曾经在悉尼火车站站台上看到一个妈妈,拖着一个大行李箱推着一个小婴儿,还带着一个大约五岁的男孩和一个约三岁的女孩。
男孩和女孩还各自拖着自己的小行李箱(这点很有趣,我在澳洲每次坐火车都会看到小朋友自己拖着自己的小行李箱),火车临时有变化,妈妈需要站内售票处处理一下,她就交代五岁的男孩照顾妹妹,自己推着最小的婴儿走了。
等的过程中女孩等妈妈急得大哭,都是那个男孩抱抱她,亲她的额头安慰她,当时还未婚的我啊看得心都化了,心想将来我要是生个女儿一定嫁给一个澳洲家庭里的老大男孩儿!
我认识的澳洲妈妈们也不是24x7的时时刻刻照顾着孩子,她们一般每周或隔天有若干个小时把孩子送去专门照顾孩子的阿姨家里或者请阿姨来家里照顾孩子,享受一下夫妻二人世界,这点我特别欣赏。
我为了回国生子从澳洲的公司离职时,我当时的澳洲女上司就特别跟我说:
你将成为妈妈,你会特别爱你的宝宝,爱得忘了你还是你自己,还是你丈夫的妻子。
为了你自己和你丈夫的幸福,一定不要忘了每周抽出至少一个晚上或者半天留给你们自己,享受属于你们俩的时光。
现在想想特别有道理。